楊學德畫展 帶你看記憶中美麗的香港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6/03/18 18:38

最後更新: 2016/08/26 17:35

分享:

分享:

楊學德以一系列的「維港」畫作,懷緬舊日香港。(攝影:黃建輝)

楊學德開畫展,名叫《海港》,一改過往麻甩、核突、騎呢漫畫風格,套用他的用語是「真係畫展」,有當代藝術格調,但不變仍是一份香港情懷。這批作品以《海港》為題,述說變化中的香港,懷緬過去不是人到中年的自我陶醉,因為懂得珍惜以前,才會珍惜現在、知道未來如何走。

用《海港》( Harbour )為題,意念來自阿德,

海港是只一個狹義的稱呼,其實講緊香港,關於香港這地方在不同時代的所有人、物、事。

阿德說,他是個屬於愛緬懷過去的老嘢,習慣看香港舊照片:

每次睇都感觸良多,多年來香港變化很大,大到大家都不認得香港,或者變化大到令大家麻木,不再理會香港是怎樣。

《有什麼好看》內,大群人在海邊行,卻沒一個停下欣賞維港。阿德說:「覺得我畫得怎樣不重要,重要是你可否 concern 個環境,珍惜香港這世上數一數二的天然良港?」

《后碼頭》:皇后碼頭幾年前被拆,阿德只好憑記憶將碼頭保存在畫作內。

40 幅作品,是阿德過去半年閉關苦幹畫出來的,在描繪維港兩岸不同時代的景觀時,畫風時而寫實,時而抽象,偶爾來個超現實;有些幽默抵死,有些又很有感性。總之這些被阿德形容為試驗品的畫作,是一個記憶與現實、又熟悉又陌生的香港。

我想將之模糊化,沒有特定的地點,因我不是歷史考究專家,不是 depict (描述)一個真實的歷史存在或準確景色。

重組真實的叫照片,畫家透過畫筆色彩流露情懷,喚起大家的集體回憶。

緬懷的意義

從出版第一本個人漫畫集《綿繡藍田》(2002 年), 做《麥兜噹噹伴我心》美術指導( 2010 年),到與 10 位本地畫家合集《土製香港》( 2013 年),阿德作品雖然風格有變,但始終是關心香港、憶記香港,強調「消失中的香港」。

展覽場內有一大 folder,內有更多作品,不要錯過。(攝影:黃建輝)

他說,在香港的奇怪標準和主流價值觀之中,「緬懷」二字已經被妖魔化,變為不向前行、阻人發達的代名詞。「緬懷是甚麼?是學懂珍惜以前的東西。不懂緬懷過去、不懂珍惜以前,亦不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,所以有些人只知道要發展、追求效率和利益,搞到環境污煙瘴氣。」

有番咁上下年紀的,固然可以在這次畫展中懷念舊式生活,大叫「汽車渡輪,我都搭過呀!」、「呢種遊樂場鋼架,我攀過呀!」至於余生也晚、未有經歷過的一代,更加需要看一看。

希望他們好奇,然後開始想,一些東西存在的歷史和目的。

阿德希望大家開始關心環境:

不要說一出生就是 iPhone 年代,資料爆炸就不用理其他事情,我想人看遠些,了解一下今時今日香港是如何形成的。

《移動小島》:近年時有野豬闖市區新聞,此畫借題發揮,野豬一家被迫游水渡海。

《飽肚鳥》:充滿阿德搞怪風格,諷刺受海港污染,令魚不好吃,雀仔吃了拉肚子。

個人回憶和感受

除了參考歷史照片,阿德亦有把個人回憶和感受傾注畫中:

《讓海風吹》

我哥哥以前做運輸,我有幸坐過 1 次汽車渡輪,這是很好的過海方法,讓人和車都可以停一停、靜一靜。現在過海底隧道,就算塞車,你都在 run 緊,好𢛴憎,搭地鐵,轉眼就過了海。現在最緊要快,再沒有閒情逸致舒舒服服咁過海。

《日盡之時》

搭天星小輪,將泊岸時,柔和的落日加上中環的景色,感覺好靚。以前搭天星,不論心情或腦筋都可以 refresh,現在感覺不同了,很多遊客、周圍好多燈,幾乎冇人望個海,只有人影相 selfie 到此一遊。

《我漲》

《我漲》是阿德為香港島出一口氣而畫:

70 年代的相片中,可看到香港島的形狀,今時今日卻被高樓斬開了。我在此畫將 Victoria Peak 變大,人類世界變細,那就完美了。

阿德去年首度嘗試板畫,今次畫展則用塑膠彩,願望明年展出巨型油畫,漸脫離漫畫風格。阿德的心態是,

漫畫畫了一段時期,這刻覺得沒有新力量,想嘗試其他東西。可能每個人有不同的歷程,我也最怕玩爛一樣嘢,自己明明不是那個狀態而不放手,還繼續畫下去。

楊學德 PROFILE

香港漫畫家。作品以懷舊、麻甩及具香港本土味見稱,2002 年自資出版首本個人漫畫集《錦鏽藍田》,其餘作品包括《標童話集》系列、《不軌劇場》等。

楊學德筆下的維港,與海港城‧美術館落地玻璃後的維港相映成趣。

《海港》— 楊學德畫作展 Info

日期:即日起至 4 月 4 日

時間:11 am -  10 pm

地點:海港城‧美術館(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 207 號舖,免費入場)

撰文 : 黃詠茵 TOPick 記者